找到相关内容31篇,用时5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长乐市佛教发展史简介

    黄教为国教。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为官时曾用笔书写佛教大乘经典的精粹——《金刚经》传播于民间,用佛教的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的精神劝导人民“修善止恶”,当时,福州佛教徒和居士认为,他不但是一位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,...   长乐市佛教发展史简介  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,据史记,“初传其道,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,”直至公元260年颖川人朱士行赴西域求法,“汉人不得出家”禁律始破,佛教自此走下贵族神坛...

    王祖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74387356.html
  • 世界禅茶论坛:贤志法师观点

    禅师剃度出家。隐元学习刻苦,精研佛教大乘经典《楞严经》和《涅盘》,严持戒律,勤修禅定,有很深的造诣。同时由于他经常云游参访,足迹遍及大江南北,因此名闻遐迩,在佛教界声望日高。1636年(明崇祯九年),隐... 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宁德市佛教协会会长、福鼎市佛教协会会长、福鼎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在首届世界禅茶文化发展论坛上进行了《试论福建茶禅对世界茶文化的贡献》的主题演讲,演讲摘要如下: 何谓茶禅?...

    佚名

    |$False$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6545893943.html
  • 对天台打造佛教,名山的一点思考

    大部。《法华经》是佛教大乘经典之王,全名为《妙法莲华经》,共7卷,28品,6万9千余字,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,同那些对佛教深刻理解信徒宣讲佛教之说,尤经回答跟随身边的众菩萨所提疑问形式进行的...对天台打造佛教,名山的一点思考  赵平安  前不久,天台县委领导提出把天台山打造成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的新思路。最近,天台又提出了确立旅游经济在天台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,确立游客在旅游经济中的中心地位...

    赵平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3346031.html
  • 往生净土的误区

    净土经典,其它佛教大乘经典皆主张一切佛土皆是“净土”。尤其是主张“自性净土”,而净土法门所主张的极乐净土,是属于“实有净土”。如《弥陀经》说:“从此世界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,其土佛号阿弥陀。” ...经典中有很多方法用来判断此人是否确实往生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,那就是要有“吉兆”[①]可预示此人必定往生。虽然能够判断往生的这种种吉兆,皆出自净土教典和净土宗祖师大德,但这些也许正好成为我们临终往生的误区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5054691.html
  • 对天台打造佛教名山的一点思考

    被称为天台三大部。《法华经》是佛教大乘经典之王,全名为《妙法莲华经》,共7卷,28品,6万9千余字,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,同那些对佛教深刻理解信徒宣讲佛教之说,尤经回答跟随身边的众菩萨所提...对天台打造佛教名山的一点思考   赵平安   前不久,天台县委领导提出把天台山打造成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的新思路。最近,天台又提出了确立旅游经济在天台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,确立游客在旅游经济中的中心...

    赵平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1160829.html
  • 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

    自性清净”性。  ?(三)、在诵经、持咒上的运用:  ?诵经持咒也是佛教修行主要方法之一,我们除了每念佛、参禅之外,还要坚持读诵大乘经典和持念佛咒。无论是诵经还持咒,作用主要有两方面:一是为了增长智慧、开佛知见,我们通过读诵佛教大乘经典明佛理知因果,以断除人们的贪瞋痴。;二是为了“静心”,无论诵经或者持咒都能达能静心的作用。通过读诵经典或受持佛咒来消除人们心中的不安,依经咒作为依靠,使人们有种归宿感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1566193.html
  • 郑成功与隐元禅师关系略论

    弄清楚的。  隐元,俗姓林,名隆崎,1592年(明万历二十年)生于福建省福清县上迳乡东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。1620年(明万历四十八年)在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依鉴源禅师剃度出家。隐元学习刻苦,精研佛教大乘经典《楞严经》和《涅槃》,严持戒律,勤修禅定,有很深的造诣。同时由于他经常云游参访,足迹遍及大江南北,因此名闻遐迩,在佛教界声望日高。1636年(明崇祯九年),隐元禅师在鉴源、慧隐之后继任黄檗山万福...

    胡沧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3441243.html
  • 谈造像

    画、绣等像多已湮没不传;然而即此已可见我国古来造像的盛行和历代佛教文物的丰富,值得我们加以尊重和爱护。  造像事业之所以能在我国这样盛行发展的原因,是和佛教大乘经典在我国广泛传弘分不开的。如妙法莲...十方供养得福。”又作佛形像经、造立形像福报经、大乘造像功德经等均列举造像的种种福报。其他如华严、般若、宝积、方等诸经赞扬造像功德处也颇多。由于以上这些经典古来在中国均广泛流行,因而我国过去各朝代缁素善信...

    谷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1955140.html
  • 德高望重 力大功深——追思当代高僧茗山老法师

    。从此,踏上献身佛教事业的漫长旅程。   茗山依宏台老和尚学习佛教五堂功课、经忏佛事,及佛教大乘经典。从小的薰习,严格的训练,对五堂功课能倒背如流,经忏佛事的样样在行。茗山日后成为一位讲经著述的法师,...德高望重 力大功深——追思当代高僧茗山老法师  妙伟  我国佛教当代高僧,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、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、镇江焦山定慧寺住持茗山老法师,于二零零一年六月一日七时五十八分在上海圆寂。   扬子...

    妙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0664208.html
  • 佛学与中医学

    描述,其核心思想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,有所避宜,因时而食。印度原始佛教中并不禁肉食,可食“不见、不闻、不疑”[23]之三净肉。但汉化佛教大乘经典中认为食肉就是杀生,在梁武帝严格惩罚饮酒食肉的出家人后,汉化...行善不望回报,不求名利。因为能做到真诚行善,由此便得到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。此即谓“养性者,所以成性,性自为善,内外病皆不悉生,祸乱灾害亦无由作,此养生之大径”[10]。大乘佛教进一步丰富了尊主贵命思想...

    洪嘉禾教授

    |佛教|中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19001123531.html